2025.09.16

By 黃郁書

《陌生號碼:高校簡訊詐騙疑雲》:脆弱自戀的瘋狂與創傷

Netflix 紀錄片《陌生號碼:高校簡訊詐騙疑雲》(Unknown Number: The High School Catfish,2025)近日備受關注和討論,取材自美國密西根州比爾市的真實案件,在人人相互認識的小鎮上,甜蜜可愛的 13 歲校園情侶蘿倫(Lauren)和歐文(Owen)某天開始收到匿名簡訊,在不實且不堪的訊息轟炸中,包含對蘿倫的性羞辱和外貌羞辱,以及對歐文的性幻想。訊息內容強烈挑釁、挑撥兩人關係,並透露出對他們生活細節的熟悉,騷擾者似乎隨時跟蹤在側,使他們承受遠超負荷的恐懼和壓力,最後導致分手,可攻擊卻變本加厲,甚至要脅蘿倫自殺。

本片最大的震撼,在於兇手的真面目令人難以置信:蘿倫的母親肯卓拉(Kendra)。這已足夠驚人──一個母親,竟能如此病態地對待女兒?回顧肯卓拉在整起案件過程中的雙面性和欺騙性,也更讓人悚然:她始終是蘿倫最親近、重要的支柱和依靠,且歐文的母親亦對她無比信任、交情甚密。

《陌生號碼:高校簡訊詐騙疑雲》電影劇照/劇照提供:Netflix

《陌生號碼:高校簡訊詐騙疑雲》電影劇照/劇照提供:Netflix

警方調查期間,肯卓拉更憑教練身分暗中誣陷籃球隊學生克羅伊,更波及歐文的表妹艾卓安娜,導致她們受盡旁人猜疑,校園生活和人際間的信任層層瓦解。而事實被揭露後,肯卓拉一面在法庭上落淚懺悔,卻仍在鏡頭前捏造謊言、編織藉口,她心存僥倖,看不出愧疚或歉意,甚至入獄後還持續誇張地對女兒使用「愛」的語彙,皆一再讓人瞠目結舌。

觀看此作,首先升起的反覆疑問,是肯卓拉怎麼會有如此言行?

片中點出她的行為或可歸為「代理性孟喬森症候群」:照顧者透過虛構他人(尤其受照顧者)的病症,誘發或對其施加身心虐待,以獲取他人注意力和同情。這是人格及行為方面的精神障礙,而若進一步探究,可以看出肯卓拉的情況與「自戀型人格障礙」(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,「NPD」)的特徵有所重合,並在事件過程和紀錄片中主要以「脆弱型自戀」(vulnerable NPD)而非「自大型自戀」(grandiose NPD)的樣貌展現。

「自戀型人格障礙」的核心是自我調節缺陷,導致自大與脆弱的自我和情感狀態並存。在肯卓拉身上體現出的人格障礙特徵,為自尊不穩定、依附外在認同,難以調節自卑、失落、嫉妒⋯⋯等情感,缺乏同理心、工具性地利用或剝削他人。就心理層面而言,「脆弱型自戀者」的自尊更為脆弱,焦慮、敏感於批評和威脅,因而傾向以謙遜、共情、助人的形象與人互動,但動機多出於自我形象和操控,實則內心情感僅關注自我,常透過幻想滿足自戀需求。而就行為表現而言,經常以受害者之姿或被動攻擊等較隱晦的方式進行操縱,並將責任和錯誤歸於外在或他人,對親近的人(尤其子女、伴侶)經常造成極大傷害。(註1)

《陌生號碼:高校簡訊詐騙疑雲》電影劇照/劇照提供:Netflix

《陌生號碼:高校簡訊詐騙疑雲》電影劇照/劇照提供:Netflix

因此,當生活豐足安全,肯卓拉便樂意做出關愛孩子的舉動,成為一名眾人眼中的「好母親」,如積極參與蘿倫學校活動,與蘿倫親密非凡。然而,一旦她遭逢巨大的現實挫折(失業和財務危機),低落、受創的自尊便急需一個舞台、角色來博取認同,以鞏固自尊。她出於膽小而無法面對現實,也急於維護自我形象,因而無法在明面上將憤怒、羞恥向外投擲,便躲進暗處,透過虛假身分和匿名,卑鄙地向最無回擊之力的女兒和其他學生下手,以創造她仍掌控一切、甚至位居高處的假象,繼續滿足她的病態自戀。

至此,我們也察覺到了,雖然肯卓拉的案件特別極端和戲劇化,但其實類似的心理歷程、轉入網路匿名攻擊的作為,是當今普遍的現象,只是程度各異。因此,試著分析肯卓拉的人格特徵,不是為了隔空診斷,或簡化、標籤化她的行為,而是希望往問題深處走去。

《陌生號碼:高校簡訊詐騙疑雲》電影劇照/劇照提供:Netflix

《陌生號碼:高校簡訊詐騙疑雲》電影劇照/劇照提供:Netflix

《陌生號碼:高校簡訊詐騙疑雲》電影劇照/劇照提供:Netflix

《陌生號碼:高校簡訊詐騙疑雲》電影劇照/劇照提供:Netflix

世界低迷混亂的現實、關係的變動,使困頓挫敗成為許多人的生活常態,網路亦提供了便捷、低門檻、心理上相對安全的方式,讓人恣意發洩或構建幻想。但更關鍵的或許是探問,當社會結構、資本消費主義和網路特性,形塑了人們將自我價值綁定於外在認同和注意時,將光環集中於各種意義上的「位居高位」者,以負面訊息挑動焦慮,這是否成為了這個時代難以逃脫的心理困境?而我們需要的情感教育,在此背景下,如何更好地協助鍛鍊穩定的自尊,調節負面情感,進而擁有承認錯誤與失敗、面對現實的勇氣?

此案件的另一個重心,是母女、親子關係。在長達兩年的精神虐待中,肯卓拉作為母親,一手給予女兒撫慰支持,另一手發送瘋狂的羞辱、貶低,眼睜睜看蘿倫失去曾有的愛、自我價值和生命活力。其實,孩子天生愛著、信賴、且最希望得到父母的認可和喜愛,可是有問題的父母──自戀型人格是常見的一種──卻反過來利用此柔軟天性和身為父母的權力,進而操縱、掌控,甚或欺壓、虐待孩子。

但孩子通常情願相信父母的愛,以此尋找被愛的證據,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忍耐,撐過被不當對待的委屈和不適,祈求愛能延續。很可能因此,蘿倫在真相揭露的初期,仍願擁抱、並希望母親回到她的生活中,直到分離了一段時日,才轉而認為需要謹慎思考母女關係。

《陌生號碼:高校簡訊詐騙疑雲》電影劇照/劇照提供:Netflix

《陌生號碼:高校簡訊詐騙疑雲》電影劇照/劇照提供:Netflix

明明以「愛」之名,卻實踐著恰恰相反的言行,肯卓拉諷刺地繼續以過往創傷和「愛與保護」作為辯解。誠然,如果肯卓拉確實經歷性侵創傷(有鑑於她謊話連篇,觀眾無法確知),那必是她人格與疾病的深層根源,需要精神和心理專業的協助和治療。不過,即使這提供了理解的可能,卻絲毫不能正當化她的罪行,反倒看出她再次將自己放進受害者的位置。而此舉的強烈傷害性便在於,她企圖混淆誰是真正的受害者,並將女兒的創傷與自己的創傷綑綁並陳,引導人們在心疼蘿倫的同時、亦同情她,轉移對她「加害/施虐」的角色的堅定指認,企圖淡化她其實擁有自主和選擇,隱隱推卸本該承擔的責任與錯誤。

這或許是為什麼「脆弱型自戀」的施虐格外令人難受:她一方面虛偽地躲在愛與關心背後,另一方面利用了親密關係裡自然的依戀,以及人與人之間真誠的信任。而肯卓拉矇騙、操縱的對象,其實從女兒、丈夫、好友,延伸擴及至導演與觀眾。

《陌生號碼:高校簡訊詐騙疑雲》電影劇照/劇照提供:Netflix

《陌生號碼:高校簡訊詐騙疑雲》電影劇照/劇照提供:Netflix

《陌生號碼:高校簡訊詐騙疑雲》電影劇照/劇照提供:Netflix

《陌生號碼:高校簡訊詐騙疑雲》電影劇照/劇照提供:Netflix

從紀錄片的拍攝、剪輯和呈現,可以感受到導演斯凱・博格曼(Skye Borgman)帶著溫和的女性觀點,以同情而非獵奇的角度,嘗試傾聽案件裡每個人的故事。不過,在肯定此初衷和作法,並對人性複雜有所覺察的同時,我們卻也不得不反思,若給予鏡頭前持續說謊的肯卓拉,以及其動機和背後創傷過多的善意理解(benefit of the doubt),又或者平等地同情肯卓拉和蘿倫,是否某程度上模糊了是非,反而提供加害者脫逃的空隙,甚至對蘿倫和其他受害者而言,這也是一種殘忍和二次傷害?

片末,看著蘿倫的父親以親近、溫暖的「愛」陪伴蘿倫,我們都不由得鬆了一口氣。有時候,我們出於細膩情感與同理心,或是為了避免衝突,不願做出強烈控訴和負面評斷。然而,正如片中蘿倫父親返家得知真相後,當下盛怒、要求肯卓拉立刻離開家,雖然決絕,卻因此保護了女兒。也唯有當他毫不妥協地對肯卓拉表示「無論妳再說什麼、出於什麼原因,妳的行為都不可被接受」,肯卓拉才比起警方登門揭穿她時,更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有多嚴重。

而蘿倫,她大概還需要無限的時間和空間,來沉澱這麼深刻的創傷。直到未來長出新的力量,才可能決定要如何、或是否要繼續與母親的關係。不解、疼痛、憤怒、悲傷交織,時隱時現,創傷療癒長路漫漫,而能穿越黑暗的,也唯有一遍遍體驗真誠的「愛」與信任──幸好,目前的蘿倫看起來確實被愛環繞,而她值得。每個孩子都值得。

《陌生號碼:高校簡訊詐騙疑雲》電影劇照/劇照提供:Netflix

《陌生號碼:高校簡訊詐騙疑雲》電影劇照/劇照提供:Netflix


註 1:文中對 NPD 的敘述主要參考Aaron, Pincus and Mark Lukowitsky(2010). “Pathological narcissism and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.” Annual Review of Clinical Psychology 6: 421–446. 

劇照提供/Netflix
責任編輯/黃曦
核稿編輯/張硯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