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25.07.30
By 顏采葳
《星際效應》:我不願作時間的幽靈,讓愛你變成回憶
那個塵土飛揚的世界,像一座剛被倒放的巨大沙漏。沙塵暴捲起舊日啃食不全的碎屑、逐漸遺忘的物事,被棄置的未來。風暴襲來,人們總是迷途,慌亂之中幾近窒息。雖不知該往何方,但時間顯而易見地不停流逝,也只好逃。或許如此會是解方。滿天的粉塵像是被打落的時間碎片,翻騰與紛飛。
沙漏的作用是倒數計時,「倒數」的字面意義像是某物事終結前的宣告,意味著衰敗與死亡,但在沙漏本身的世界裡,沙的下流是建造之舉。沙土飛舞之時,每一分、每一秒指向的終點都是塵埃落定,當時間到了,一切都會回歸平靜。停止流動的沙會積累出厚實的地,那是我們能夠落腳、生根,在那裡製造記憶、留下回憶的地方。
《星際效應》(Interstellar,2014)為無法掌握時間的我們,展示了與所愛之人同行的、浪漫卻知足的可能。這也是它在無數以太空為舞台的電影中,顯得如此特別的緣由。它所蘊含的時間觀,像倒放的沙漏般,既不是線性的消逝,也非永恆的迴圈,而是關於失落其反面的累積,堆疊出分分秒秒的情感聯繫。當沙沉入底,結果是重建,然後才有機會與所愛之人,重逢。滴答、滴答⋯⋯這座沙漏像是建蓋在庫柏心中,為了全人類還能居住在地球的最後時日而倒數,也是為與家人重聚的未知的彼時而爭奪每一秒鐘。然而,倒數計時或許打從原始就是因人類生命有限而生的概念,時間僅僅是沒有目的的、無止境的累加計算與度日,它就是毫不留情地走,只是不停地向前走。
我們與庫柏都必須明白,沒有誰真正擁有時間,這座沙漏是世界的。

《星際效應》電影劇照/劇照來源:IMDb
呂迪格・薩弗蘭斯基(Rüdiger Safranski)在《時間之書》裡提到:「憂慮是我們的時間經驗裡一直在運轉的器官。」人類害怕「來不及」,害怕時間帶走一切、深怕錯過。我們和《星際效應》描寫的 2067 年的人類相同,總是惶惶不安地凝視著沙漏,因為渴望永恆。無論是對靈魂的存在、不滅之相信,還是宗教所信仰的復活,都標誌著這股內心深處的慾望。時間不可逆地流動著,像是迫使我們不斷經歷與面對著失去。如沙漏中的每一粒沙,失去動能那刻,時間便溜走了。它是生命的消耗,同時也是歷史與記憶的佚失,無聲地更往被遺忘的虛無境界遁入。
庫柏在成為一個父親之前,懷抱著飛行的夢想,後因糧食危機,成了只求生存與養家、努力耕作的農民。他仍不時眺望著那個沒能實現的遠景──他的眼光在天上而不是地上,是夢而不是日常──眼見空中飛掠黑影,他不假思索地起身追逐,那架無人機就是庫柏決意出走的預兆。他眼裡未熄的光,指引著他在充滿重重障礙的農田裡無懼穿梭,也因此當布蘭德教授邀請庫柏加入任務,他的無法拒絕與內心掙扎,我們了然於心。
可當他從每過一小時是地球七年的米勒星(Miller)回到太空船永恆號,短短幾分鐘的銀幕時間,地球上的二十三年已經過去。看著眼前一年年、一幕幕親人傳送的視訊影像連播著,直到那刻,庫柏才真正明白自己的失去是無法被縫補的時差;同時,那具身處外太空的漂浮身體,和失重的心合一,而本該完整的身心,卻在時間的錯位中被囚禁。

《星際效應》電影劇照/劇照來源:IMDb
時間可以被任意延展與壓縮,但就是無法倒退。庫柏在兒女成長的歲月中缺席,他遺失的不單是時間,而是與至親「共同經驗的時間」,也就是記憶,是他永遠無法追回的一段空白的真空;而對墨菲而言,她的記憶也仍停留在那個沒有告別的午後,那些來不及說出口的話、沒能落地成擁抱的心念,永遠被夾在現在與過去之間,成為了「幽靈」。
當電影存在的空間場域從我們熟悉的地球被移至浩瀚無垠的宇宙,把握不住時間的憂慮、對生存的焦慮,不只折磨著故事中的人物,更壓迫到銀幕外的觀眾。這樣的設定,彷彿呼應庫柏熟悉的牛頓第三定律——想抵達目的地,唯一方法是向後拋下某些東西,甚至是自己──在這場旅程中,失去是必要的(甚至是必然的),放手一博反成了一種推進。正是這樣的覺悟,使觀眾得以跳脫個人時間感,從更宏觀的視角去觀看那些逝去的時間與被帶走的事物,並重新去思考:讓庫柏和墨菲等人在漫長等待與日益擴大的時差中,仍選擇相信與前行的,究竟為何物?
在永恆號面臨燃料不足,只能在兩星球間擇一前往的情況下,艾蜜莉亞坦承她希望選擇埃德蒙斯星(Edmunds)是出於某種直覺與愛,儘管她還不「理解」這股引力,但或許可以先試著「相信」。這樣的話語,在一部建立於天文與物理理論上的科幻電影中,或許顯得過於感性與天真,但我想,它是本片最關鍵的引子。

《星際效應》電影劇照/劇照來源:IMDb
愛不是無敵的,它甚至是脆弱的。但由愛催生出的意志,能夠引領人們在黯然神傷的日常與停擺的內在時間中繼續向前,在愛之後做出選擇與行動,而意志會穿越時間,留下影響。
片中最神秘的一幕──當庫柏進入黑洞,他看見自己與墨菲共同生活的所有過去瞬間,凝結成一座記憶的圖書館,書櫃以各種時間樣貌被投射出,成了一個無邊的回憶空間。庫柏在黑洞裡體驗到的「無時間感」,如同一個失意的人,仍然活著卻被困在滿堆的過去裡,在這樣的狀態下,無論度過多少個白天與黑夜,日子都感覺是停滯的。
但是,在那段困於五維空間的時間,庫柏所做的並不是苦苦等待死亡,而是不斷敲擊書櫃,試圖讓彼端的墨菲得到黑洞的數據。他心中的愛與悔恨提醒了他,世界的時間其實還在繼續,而他的腳步若不跟上,就可能讓所愛之人孤身前行,自己也只能繼續作時間的幽靈。再次做出選擇、不陷於過去回憶裡,才有機會讓眼前的所有與「當下」對齊,而當時間的碎片再度成形,此刻會變成過去,並走到未來。
是實現愛的作為,讓庫柏抵達墨菲所在的時空,也回到他曾遺失的父親角色。然而,他生而為人的旅程貌似才正要開始。電影末段,庫柏前往艾蜜莉亞曾因為愛而嚮往的埃德蒙斯星,若那真是人類的最後一途,那片土地將不只是延續生命的所在,更是我們繼續學習愛的起點。

《星際效應》電影劇照/劇照來源:IMDb
《星際效應》的世界彷彿一座靜靜流轉的沙漏,每顆落下的沙粒都承載著記憶,悄然編織成對宇宙與生命的思索。愛雖無法創造奇蹟,但它與記憶深處的幽靈,使我們敢於遠行。對家的思念與對未知的追尋是人類永恆的盼望,不曾終止,隨著沙漏中的沙不斷灑落,繼續它的步伐。

《星際效應》電影劇照/劇照來源:IMDb
劇照來源/IMDb
責任編輯/黃曦
核稿編輯/張硯拓